《黄帝内经》二十四节气养生 冬季之大雪 日常养生保健
补肾固元 常按涌泉
脚被称为人体的“第二心脏”,脚部有穴位多、位置低、血流少的特点,是人体的薄弱环节,很容易遭受寒湿邪气的侵袭而致病,尤其在冬季,足部保健更为重要。
足部有60多个穴位,并与人体的多条经脉紧密相连,其中,涌泉穴是身体的一个保健要穴。它位于足前部凹陷处第2、第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三分之一处,也就是我们说的“脚心”。涌泉穴是肾经经脉的第一穴,该穴名意指体内肾经的经水由此外涌而出体表。
涌泉穴被称为补肾固元的“长寿穴”。《黄帝内经》上说:“肾出于涌泉,涌泉者足心也。”是说:肾经之气犹如源泉之水,来源于足下,涌出灌溉周身四肢各处。经常按摩涌泉穴,可以使人肾精充足、耳聪目明、精神充沛、性功能强盛、腰膝壮实不软、行走有力。有歌诀云:
“三里涌泉穴,长寿妙中诀。睡前按百次,健脾益精血。能益气精神,诃护三宝物;识得其中趣,寿星随手摘。”
每晚泡脚后搓涌泉穴100~200下,能温补肾经、舒筋活络、平衡阴阳。这样做一方面可以帮助排出人体内的毒素;还可以改善下肢的血液循环,防止冻伤;还能解除疲劳,缓解肌肉紧张,有助于良好的睡眠;对于便秘、咽喉肿痛等问题也有一定的改善作用。
生姜外用 散寒通络
生姜不仅能吃,外用的保健效果也很好,下面介绍几种生姜的保健方。生姜搓大椎,能退热降温:取生姜1块,切厚片,沿着颈后大椎穴附近来回搓擦,直至局部皮肤发红,姜汁擦没了换另外一片。本法能散寒退热,对感冒等引起的发热有很好的效果。
生姜水泡脚,驱寒助眠:将生姜捣碎,姜汁加入热的泡脚水中,用来泡脚,可以令脚部温热,避免寒从脚下起,安眠的效果也不错。
生姜酒,改善冻疮:将生姜切片泡酒,然后用药棉蘸药酒涂擦患上冻疮的部位,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,缓解冻疮症状。
吴茱萸生姜,改善寒性腹痛:吴茱萸、生姜各12克,捣烂成糊状,敷于脐部,外用消毒纱布覆盖,再用医用胶布固定。每日1次。具有温中散寒、止痛的作用,适用于冬季受寒引起的腹痛。
夜尿多、痛经,生姜灸神阙:有些人怕冷、手脚冰凉、夜尿多、腹泻、胃痛,女孩子还容易受寒痛经,月经中有血块。这时,不妨试试艾灸神阙穴的方法。
准备生姜1片(如一元硬币大小),将姜片放在神阙穴(肚脐)上,再用艾条隔姜艾灸,随着艾条的加热,会有姜汁流到肚脐中,身体会感到越来越温热。当艾条灸燃烧完后,再用热水泡泡脚,会觉得非常温暖舒适。
经常这样做,对缓解“冷”的感觉和痛经、夜尿多都有帮助,还能改善睡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