二阳中药方(1)
川芎15g、麻黄8g、葛根15g、苏叶12g、赤芍15g、升麻8g、白芷15g、炙甘草10g、陈皮15g、香附15g、柴胡15g、黄芩1 2g、连翘15g、金银花30g、桔梗15g、牛蒡子15g、杏仁15g、生石膏15-30g(先煎)、羌活15g、桂枝12g、防风15g、藿香10g、生姜三片。
【加减】:高烧严重者,加大生石膏用量,咳嗽严重者,加紫苑15g、款冬花15g;纳呆食欲欠佳加焦三仙30g。
【用法】:水煎服,每日一剂,分早、晚二次服用。大人用此量,小孩子酌情减量,无论症状体征轻重,均可服用。
【功效】:清热解毒、袪风解表、宣湿化痰、扶正祛邪。
【主治】:适用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,各种瘟疫流行病证。
【方解】:新型冠状病毒中医辨证通常是身体体虚湿热引起。新冠病毒中医论证通常是指湿邪感染肺部,使患者身体出现干咳和体温升高以及身体乏力等多种的症状,严重时还会导致自身的肾脏功能出现损伤和引起死亡风险。
中医认为,其病机为:病人感受寒邪和疫毒以后,邪正相争于半表半里,邪正相争就会出现恶寒而发热、头痛身痛。若病毒沉积体内,导致气机壅滞、出现胸部憋闷、还有恶心呕吐、从舌苔来看出现白、腻,即中医角度的寒气和湿气;疫邪日久,入里化热,就会出现发热恶寒的症状,脉搏也会出现数脉。
由于感染病毒的主要原因是根据个人体质,即“正气存内,邪不可干”。临床中,正气不足,体质虚者往往容易感染病毒。故临床我常以清热解毒、袪风解表、宣湿化痰、扶正祛邪立法化裁此症,并自拟方剂新冠抗疫专方,由十神汤加减治疗此症。
十神汤出自《太平惠民和剂局方》。有疏风散寒,理气和中的功效。主治外感风寒,内有气滞证。症见恶寒发热,头痛无汗,胸脘痞闷,不思饮食,舌苔薄白,脉浮。
方中川芎活血袪风止痛,能够缓解患者疼痛;麻黄、苏叶、白芷解表散寒,疏风散邪;香附和陈皮又可助苏叶理气解郁,行气宽中之力;葛根和升麻解肌发表,配伍赤芍,既可清气滞郁而化热,又能防辛温之品伤津助热之弊;柴胡疏达肝胆之经气,领邪外透;又香附疏肝理气,可助柴胡以疏肝解郁;黄芩清泄郁热;连翘和金银花清热解毒;牛蒡子属解表药,性寒而滑利,尤善疏散风热,解毒消肿;桔梗辛散苦泄,开宣肺气,祛痰利气;杏仁味苦降泄,长于止咳平喘。杏仁和桔梗伍用,一宣一降,相得益彰,有宣降肺气、止咳平喘之功。适用于肺气壅滞,咳喘痰盛者;生石膏清肺泻热,可以清气分导致的高热;羌活、桂枝、防风、炙甘草取桂枝羌活汤的祛风散寒之功效;且防风性微温,袪风解表;金银花性寒,有清热解毒,消炎退肿的功效,还可中和防风的温性;藿香化湿健脾健胃;炙甘草兼调药和中;生姜通阳解表,畅达气机。
诸药合用,有清热解毒、袪风解表、宣湿化痰、扶正祛邪之功效,临床用于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疾病,效如桴鼓,药到病除。
【说明】:注意合理饮食,不宜贪凉安逸、恣食生冷。另外,要注意加强户外运动,培固正气,增强免疫力。
二阳中药方(2)
川芎,芦根(头疼用川芎,口干用芦根) 丹参 柴胡 青蒿 百部 玉竹 沙参 苍术 紫苑 桔梗 麻黄 千层纸 紫苏梗 合欢皮 路边野菊花 以上各10克,三剂。
煮法:麻黄先煮20分钟,将上面泡沫去掉后,再放其他药,煮25分钟。
二阳中药方(3)
荆芥20g 百部30g 紫菀30g 白前18g 陈皮12g 桔梗12g 苏梗20g 覆花20g 姜半夏15g 双花30g 浙贝母18g
黄芩12g 甘草18g
小儿酌减。
高热:加生石膏50g,一付热止
咽痛、干、哑:加元参50g、 胖大海20g
老年乏力:加人参18g,别甲20g ,三付咳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