地榆汤
[组成] 地榆9~15克。
[用法] 煎水内服。
[功效]凉血止血,解毒敛疮。
[治疗]崩漏。
[来源] 萧成纹,李运龙,龙智忠.侗族民间单方拾萃(三).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,2000(45)
[按语] 地榆为蔷薇科植物地榆的根及根茎,性味苦、酸、微寒,入大肠经。地榆凉血止血,善于治下部出血的病证,常用于便血、血痢、痔疮出血、尿血、崩漏等证,尤其对痔血、便血等为常用之品,往往与槐花等药配合应用。另外,地榆泻火毒并有收敛作用,可用于烫伤、皮肤溃烂、流脂水、疼痛等证。如烫伤后,取生地榆研极细末,麻油调敷,可使脂水减少,疼痛减轻,愈合加速,为治烫伤要药。过去一般用治便血,多用地榆炒炭。近年来经临床实践,体会到用生地榆治便血,也有一定效果,在必要时剂量可用五钱至一两,煎服。总之,地榆在临床上应用比较广泛,除用于止血之外,还可应用于痢疾、烧伤、皮炎、湿疹及狂犬病等。